5月13日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一些公共事业、基础设施等领域,以及石油、航空等行业。同时,也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经济适用住房、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性住房,参与棚户区改造,享受相应的政策性住房建设政策。
房价的涨幅在所谓投机性购房的煽动下,早已变成老百姓难于容忍的一颗定时炸弹。然而调控下,炒房客资金的大量抽离,却也迟早让政府体会民间资本缺失的严重性。
这是一个循环的怪圈。为防止房价反弹,调控政策力度难以放松;开发商对后市不看好,继而拿地放缓;于是地方政府在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时候,未必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建设;而一旦保障性住房建设放缓,调控政策则更难放松。
同时,政府以求保障住房投资建设补充商品房建设空缺的预期也不能实现。绕了一大圈,在“炒房者把房价抬高”的说法下,充裕的民资,原来成了幕后黑手。
政府显然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,调控必须到位,保障性住房建设必须有资金补充,说到底,民资该往哪去,路已经指的很明了。
此轮调控,早已上升到全新高度。各地新政陆续出台,北京的限购令如必杀技,而上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住房保有税征收,更使炒房者人心惶惶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今年要大力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指标,也让地方政府有点狮子开大口。
譬如北京今年的住房土地供应量约为2500公顷,其中50%为保障性住房用地,而上海今年的1100万平米的土地供应中,有65%是用于保障性住房。
但显然调控已经使得开发商在拿地上丧失了去年的积极性,此举必然导致土地收入的下滑,继而地方政府未必能单打独斗的完成数量不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。
本来“盖房不如买房,买房不如炒房”,这是民间资本雄厚的浙商的投资名言。如今,政府希望他们换个说法——“买房不如炒房,炒房不如盖房”。
投资是为了赚钱,这是千年不变的真理,或许在引导民资入场建设的时候,政府更多的是需要如何考虑设定如何的回报才更有吸引力。